<
    六十多岁年纪的人了,还不注意保养,自然是亏空的。

    皇后之所以着急,除了看中太子之位外,还有怕皇帝被美色蛊惑的原因在。

    而能够拦住皇帝不尊礼法的,也只有他们这些重臣了。

    “若是三子继位。试问他名不正言不顺,如何能够轻易放过我跟皇儿?别说去到封地,就是一条生路,只怕也是没有的。

    果真如此,大家也不必麻烦了。不如本宫立时找一条绳子,我们母子共赴黄泉去吧!呜呜呜呜。”

    皇后这话说着悲痛,实际何尝不是对在场众人的一种威胁。

    其实这些老臣虽然也聪明,但对于生死之事,大多还是抱有侥幸的。

    他们心中所认为的党争失败,至多也就是遭受贬谪,以后再不受重用而已。

    但其实皇后所说的话也可能就是他们接下来的死路,只是他们在讨论党争的时候不会说出来罢了。

    如今皇后这样说,其实也就是给他们提个醒儿。

    他们母子是极有可能会被灭的。

    哪怕将来三子登基,他们母子没有反意,也不排除萧涵为了确定继承的正统性而杀掉他们。

    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那么这些曾经支持二皇子的老臣们谁又能抽身呢?

    听到这里,众人心中也都有数了。纷纷委婉表示,若太子去世,他们会极力助二皇子登基。

    “轰隆!轰隆!”雷雨绵绵。

    雨又不大,却总是连着下。古代的屋子又多木材,屋里开了窗透风,寒津津的湿气弄得人也懒懒的。

    洛江河靠在榻上看小说,才不多久,让人特意找来的书又看完了,这会儿闲得他直打哈欠。

    外头芙蓉把“抢救”过来的衣服带回屋,见洛江河犯困,便问他:“三爷,困了的话要睡会儿么?”

    洛江河将书甩到一边,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摇晃脑袋:“这天也是,说变就变的。”

    第81章

    三月会试, 四月殿试。

    殿试一过,太子殿下就病重去世了。

    在京文人上榜的,落榜的, 都还没来得及离开就接到了这一消息。

    一时间悲痛之声, 弥漫全城。

    其实不止懂得政治的学子, 百姓们因为皇帝给了他们太平, 因此对于太子病逝这件事也感到悲恸。

    洛江河他们家因为跟太子殿下挂钩,不但是太子党内领头人之一,还是太子舅家, 因此父亲哥哥他们是真的悲伤。

    洛江河跟那太子殿下素未谋面,也没听过他的什么事迹, 自然没有什么感觉。

    只是崔氏吩咐过他, 这三个月之内都别想去烟花柳巷里逛。

    这边, 小厮平安在洛江河跟前, 简直是万般规劝。

    “好在是前不久就将人给赎出来了。若是放到太子病逝后,这事儿别说被别人知道了,光是被家里人晓得了, 爷的屁丨股同我的屁丨股都要不保的。

    三爷, 从今儿起,可得要洗心革面,好好表现表现。要让人揪着一点儿错处,三爷没事儿,小的的屁丨股可是要开花啊。”

    且说洛江河料到太子殿下今春要病逝,所以在之前那老鸨子将桃儿的赎身价钱低到二百两的时候就将人赎了出来。

    但人是赎出来了,却不能往家里带啊。

    洛江河便让平安去外头长租了个院子, 把人安排在那儿了。在外人看来,必定是洛江河色心大起, 隐瞒家里把人养在外头了。

    因为是太子病逝前,所以洛江河就算被发现,也是家事,还不至于闹太大。

    但是这个节骨眼间,若是再被洛父发现了他的纨绔行为,就不只是之前被轻轻打几下,然后送去祠堂跪着这么简单了。

    他估摸着,崔氏也得给他来个混合双打。

    毕竟他养在外头的不是什么清白家女子,而是一个妓子。

    “知道了,我连家门都不出总行了吧。”

    今日天气开始转热,洛江河的情绪不再懒懒的,胃口也好了许多。

    同平安聊天的时候,不断地往嘴里塞着瓜果。

    平安有些不放心地看着洛江河,然而主子都已经这么说了,他实在也没办法要求洛江河什么了。

    等平安离开时,洛江河还往他手里塞了一篮子桑葚。

    自然,洛江河是真的打算不出门,少给家里惹事的。

    现在他只要稍微再让裴晞的情绪值上涨一点就算他赚的,然后再将主线任务完成一下就可以跑路了,没必要惹现在的父母生气。

    毕竟桃儿他也救了,此时他也不想再跟别人有牵扯。

    很奇怪的一点,在现实世界里的洛江河不会在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想这么多。

    但是穿越了两个世界后的他开始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犹如蛛丝,一碰就缠上了,挣也挣不开。

    这丝线连上时,他只想轻轻地逃离。可世界不可能如他的意,要缠就全部缠上来,要断就在一起断。

    离开时就好像蜘蛛丝尽。

    重新穿越时,洛江河觉得自己整个人不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灵,都是破碎重整的。

    这也就导致他除了主线任务外,不想跟任何无关的人有牵连。

    真就是那句话说的“剪不断,理还乱”。

    他打算的是好,奈何有些人的盛情难却。

    殿试过后,阮琼楼被点了探花郎,少年郎加上成绩优异,考完后便有不少人来吹捧他。